一早起
拼音:yī zǎo qǐ
注音:一 ㄗㄠˇ ㄑ一ˇ

一早起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一个早上的时间。

引证解释:

⒈ 指一个早上的时间。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俺等了一早起,没有吃饭哩!”
《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妇人便道:‘奴等一早起。叔叔,怎地不归来喫早饭?’”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夫人知道了,恐怕自身有甚山高水低,所以悲哭了一早起了。”

国语词典:

一早晨,一个早上。

网络解释:

一早起

  • yī zǎo qǐ ㄧ ㄗㄠˇ ㄑㄧˇ
  • 一早起
  • 指一个早上的时间。
  • (1).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俺等了一早起,没有吃饭哩!”
  • (2). 《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妇人便道:‘奴等一早起。叔叔,怎地不归来喫早饭?’”
  • (3).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夫人知道了,恐怕自身有甚山高水低,所以悲哭了一早起了。”
    • 1、一早起锅,用虾子、比目鱼、猪背脊骨去熬制底汤。
    • 2、老爹今日一早起来神情相当慎重,原来是大姊要带男女来给他鉴定够不够格当他的坦腹东床。
    • 3、第二天一早起床,记者不容易在乌礁湾看到了一群士兵的身影,据说这里是解放军演练渡海抢滩登陆的要塞。
    • 4、张浩的表妹张蓉称,昨天一早起床后,听说一家人要去和开发商讨钱,小梦就和家人说,“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要回钱”。
    • 5、半年前的一个星期天,林海燕没有回家,一早起来就在宿舍里打扮自己,梳了头,拿一支炭画铅笔描了眉眼,换了不系钮扣的飘带衬衫,而后躺在床上穿牛仔裤。
    • 6、今天是夏特穿越的最后一天,归心似箭的驴儿们一早起身就匆匆上路了。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zǎo
    • 注音ㄗㄠ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JHNH
    • 五行

    (1)(名)早晨。

    (2)(副)很久以前。

    (3)(副)先前(表示离现在已有一段距离):我的话~说完了。

    (4)(副)比一定的时间靠前。

    (5)(名)问候的话;用于早晨见面时互相招呼:您~!

    • 拼音
    • 注音ㄑㄧ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FHNV
    • 五行

    [ qǐ ]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3. 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4. 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5. 领取(凭证):起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8. 长出:起痱子。

    9. 拟定:起草。

    10. 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11. 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13. 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xīng)起。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