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法
拼音:diǎn fǎ
注音:ㄉ一ㄢˇ ㄈㄚˇ

典法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典章法规。

引证解释:

⒈ 典章法规。

《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则又有符节、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
《庄子·田子方》:“典法无更,偏令无出。”
《新唐书·阎立德传》:“迁尚衣奉御,制衮冕六服,腰舆、伞扇咸有典法。”
清恽敬《文昌宫碑阴录》:“其合乎天神地祇人鬼之典法者,秩宗之所掌,缝掖诸生之所诵习,百世不废者也。”

网络解释:

典法

  • 【引证解释】典章法规。《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则又有符节、印玺、典法、筴籍以相揆也。”《庄子·田子方》:“典法无更,偏令无出。”《新唐书·阎立德传》:“迁尚衣奉御,制衮冕六服,腰舆、伞扇咸有典法。” 清 恽敬 《文昌宫碑阴录》:“其合乎天神地祇人鬼之典法者,秩宗之所掌,缝掖诸生之所诵习,百世不废者也。”
  • 字义分解

    • 拼音diǎn
    • 注音ㄉㄧㄢ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MAWU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

    • 拼音
    • 注音ㄈㄚ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FCY
    • 五行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