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役
拼音:gōng yì
注音:ㄍㄨㄥ 一ˋ

公役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为国家承当的义务劳动。

引证解释:

⒈ 指为国家承当的义务劳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均有保卫祖国、遵守法律、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公共财产、应征公役兵役和缴纳赋税的义务。”

国语词典:

为国家、公共团体服行的差役。

词语翻译

德语
öffentlicher Dienst (S)​

网络解释:

公役

  • 公役是一个词语,读音gōng yì,指为国家承当的义务劳动。
  • 公役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尔等无知公役,小爷正是萧然,有本事来抓我啊! 
    • 2、当下合围而来的公役不下十人,都是淬体六七重以上的功夫,手里还拿着凶器,年纪都在二十开外。
    • 3、但是安景县里的那些土豪地主,竟然也是不服陈家来做这个安景县侯,动不动就是在赋税、公役上拿腔作调。
    • 4、新娶妻的人不可出去从军,也不可将任何公务挂在身上,他可以免服公役在家一年,和他所娶的妻子一同欢乐。
    • 5、不知司房内公役,已是平日小继曾嘱过的“我在二姑娘处,有人找寻我,你送个信来。
    • 6、它建设、运输公役以及公债储蓄税捐等各项负担,无一不超过全国其它各省。

    字义分解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CU
    • 五行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TMCY
    • 五行

    (1)(名)需要出劳力的事:劳~|徭~。

    (2)(名)兵役:服~|现~|退~|预备~。

    (3)(动)驱使:奴~。

    (4)(名)旧时指供使唤的人:仆~|衙~。

    (5)(名)战争;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