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
拼音: | wén jǐng |
注音: | ㄨㄣˊ ㄐ一ㄥˇ |
文景的意思
词语解释:
西汉文帝与景帝的并称。两帝相继﹐社会比较安定富裕﹐史称'文景之治'。
引证解释:
⒈ 西汉文帝与景帝的并称。两帝相继,社会比较安定富裕,史称“文景之治”。
引汉桓宽《盐铁论·救匮》:“文景之际, 建元之始,大臣尚有争引守正之义。”
唐刘知几《史通·鉴识》:“《老经》撰於周日,《庄子》成於楚年,遭文景而始传,值嵇阮而方贵。”
清方苞《书<史记>十表后》:“文景以前,凡所论述,皆其父所次,旧闻具见矣。”
网络解释:
文景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的杂志)
文景 (汉语词汇)
字义分解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文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