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亭
拼音:yù tíng
注音:ㄩˋ ㄊ一ㄥˊ

御亭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三国吴大帝孙权所建的亭子,后即以为地名。

引证解释:

⒈ 三国吴大帝孙权所建的亭子,后即以为地名。

南朝梁庾肩吾《乱后行经吴御亭》诗:“御亭一回望,风尘千里昏。”
唐王维《送元中丞转运江淮》诗:“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
赵殿成笺注:“《太平寰宇记》:‘ 御亭驛在常州东南一百三十里。’《舆地志》云:‘ 御亭在吴县西六十里, 吴大帝所立…… 开皇九年置为驛,十八年改为御亭驛。李袭誉改为望亭驛。’”

网络解释:

御亭

  • 御亭,出自《送元中丞转运江淮》,意思是孙权所建的亭子,后即以为地名。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ㄩ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RHB
    • 五行

    (1)(动)驾御车马;赶车。

    (2)(动)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或支配。

    (3)(名)封建社会指与皇帝有关的:赐~|~前。

    (4)(动)抵挡:防~|~寒|~敌。

    • 拼音tíng
    • 注音ㄊㄧㄥ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YPSJ
    • 五行

    (1)(名)盖在路旁或花园里供人休息用的建筑物;大多有顶无墙

    (2)形状像亭子的小房子:书~|岗~。

    (3)适中;均匀:~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