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鼓
拼音:zhè zhī gǔ
注音:ㄓㄜˋ ㄓ ㄍㄨˇ

柘枝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舞柘枝时所击之鼓。

引证解释:

⒈ 舞柘枝时所击之鼓。

唐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雷槌柘枝鼓,雪摆胡腾衫。”
清吴伟业《王郎曲》:“同伴李生柘枝鼓,结束新翻善财舞。”

网络解释:

柘枝鼓

  • 柘枝鼓,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è zhī ɡǔ,解释为舞柘枝时所击之鼓。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è
    • 注音ㄓㄜ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SDG
    • 五行

    (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形或倒卵形;可以用来喂蚕;果实可食用;也可酿酒;木材细致坚硬;中心为黄色;可提取黄色染料;叫柘黄。

      • 拼音zhī
      • 注音ㄓ,ㄑㄧ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SFCY

      [ zhī ]

      1.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枝。枝干(gàn )。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2. 量词,指杆形的:一枝铅笔。

      3. 古同“支”,支持,分支。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FKUC
      • 五行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