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琴
拼音:yuè qín
注音:ㄩㄝˋ ㄑ一ㄣˊ
词性: 名词

月琴的意思

词语解释:

月琴yuèqín

(1) 一种三弦或四弦乐器,琴身呈扁圆或八角形

four-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with a full-moon-shaped sound box

引证解释:

⒈ 乐器名。古称阮咸。圆形扁平,后也改为八角形,四弦,用拨子弹奏。以其初形状如月,发音似琴,故名。参阅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清通典·乐四》。

清孔尚任《桃花扇·闹榭》:“末、小生、生饮酒,丑击云锣,浄弹月琴,旦吹簫一回介。”

国语词典:

乐器名。弦乐器,用木头制成,琴身为扁圆形或八角形,有四根弦或三根弦,用拨子弹奏。因最初形状如月,发音似琴,故称为「月琴」。

词语翻译

英语
yueqin, a lute with oval or octagonal sound box
德语
Yueqin (chin. Zupfinstrument)​ (S, Mus)​
法语
yueqin (instrument à cordes)​

网络解释:

月琴 (乐器)

  • 月琴,中国传统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
  •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琴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比如,月琴传到了台湾以后,形状有了一些小变化。台湾月琴的颈较长,音箱为木制圆形,偶有6角形或8角形。早期用蚕丝弦,现常用尼龙弦,颇流行使用钓线。是台湾歌仔戏、歌仔说唱。闽南的歌仔戏(芗剧)和歌仔(当地称锦歌,民谣的总称)说唱亦使用台湾月琴。
    • 1、一副墨镜,一把月琴,圆润而厚重的唱腔即兴评唱,彭延坤把圣贤经典、市井俗事、名篇小说和革命故事娓娓道来。
    • 2、然而,周月琴却精神矍烁,神彩流漓,并无老态龙钟样。
    • 3、意大利总统称赞他的演奏是用心在唱歌,说月琴是东方的曼陀林!
    • 4、他的月琴演奏会,在国外很受欢迎。
    • 5、捧起二胡,一曲“二泉映月”如泣如诉;抱起月琴,一首“四季歌”轻俏活泼地细数着逝水流年。
    • 6、我是月琴学校的学生,这个学校很漂亮,有很多高楼,绿树,漂亮的花朵。我们也有很棒的老师,我喜欢在我的学校读书。

    字义分解

    • 拼音yuè
    • 注音ㄩㄝ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EEEE
    • 五行

    (1)(名)月球;月亮。

    (2)(名)计时的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3)(形)每月的:~刊|~产量。

    (4)(形)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 拼音qín
    • 注音ㄑㄧㄣ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GGWN
    • 五行

    (1)(名)古琴。

    (2)(名)某些乐器的统称;如钢琴、提琴、胡琴等:~键|~师|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