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帜
拼音:bái zhì
注音:ㄅㄞˊ ㄓˋ

白帜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战败者表示投降举起的白旗。
2.泛指白色的军旗。

引证解释:

⒈ 战败者表示投降的白旗。

《新五代史·闽世家·王鏻》:“仁达伏甲舟中,伪立白帜请降, 继雄信之,登舟,伏兵发,刺杀之。”

⒉ 泛指白色的军旗。

《宋史·王珪传》:“敌围之数重,復驰入,有驍将持白帜植枪以詈。”

网络解释:

白帜

  • 白帜是汉语词语,读音bái zhì,指战败者表示投降的白旗。
  • 字义分解

    • 拼音bái
    • 注音ㄅㄞ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RRR
    • 五行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MHKW
    • 五行

    (名)旗帜;旗子:旗~|独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