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什维克
拼音:bù ěr shí wéi kè
注音:ㄅㄨˋ ㄦˇ ㄕˊ ㄨㄟˊ ㄎㄜˋ

布尔什维克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俄文原意为多数派。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选举党中央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者获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反对列宁的少数人被称为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一词,后成为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共产党人的专称。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刊物。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刊。先为周刊,后改为半月刊、月刊和不定期刊。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先后任总编辑。秘密发行。曾先后用《虹》、《平民》等名称作封面伪装。1932年7月出至第五卷第一期停刊。共五十二期。

引证解释:

⒈ [俄] 列宁建立的苏联共产党用过的称号,意思是多数派。后多用以泛称共产党或共产党人。

  • 1、共产国际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倡导、组织和主持建立的一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领导机构。
  • 2、尼古拉斯及其家族被布尔什维克逮捕,当时,布尔什维克为控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崩溃之后的俄罗斯,正忙于与孟什维克即白军斗争。
  • 3、最后,布尔什维克主义者用枪口对准着那些饥饿的、沮丧的、厌战的人们,驱使他们进入现代化。
  • 4、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设在斯莫尔尼宫,为十月革命司令部。
  • 5、在彼得格勒,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推翻了克伦斯基政府。
  • 6、潜在地,政府的标准也可能作,因为他们来自草根阶层,作为被当做来自白宫的布尔什维克法律的实施。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ㄨ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DMHJ
  • 五行

(1)(名)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棉~|麻~|~鞋。

(2)姓。

(3)(动)宣告;宣布:发~|公~|~告|开诚~公。

(4)(动)散布;分布:阴云密~|铁路公路遍~全国。

(5)(动)布置:~局|~下天罗地网。

  • 拼音ěr
  • 注音ㄦ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IU
  • 五行

(1)(代)你。

(2)(代)如此;这样:果~。

(3)(代)那、这:~曰。

(4)(助)表示情态的词尾:偶~。

  • 拼音shí,shén
  • 注音ㄕˊ,ㄕ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FH

  • 拼音wéi
  • 注音ㄨㄟ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XWYG
  • 五行

(1)(名)系物的大绳。

(2)(连)连接:~系|纤~。

(3)(动)保持;保全:~持|~护。

  • 拼音
  • 注音ㄎㄜ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DQB
  • 五行

(1)(动)攻破;攻下据点;战胜。

(2)(动)能:~勤~俭|不~分身。

(3)(动)克服;克制:~己|以柔~刚。

(4)(动)消化:~食。

(5)(动)严格限定(期限):~期动工|~日完成。也作“刻”。另见kēi。

(6)(量)公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旧称公分。

(7)藏语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斤。也是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一克地约合一市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