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葸
拼音:wèi xǐ
注音:ㄨㄟˋ ㄒ一ˇ

畏葸的意思

词语解释:

畏惧;胆怯。

引证解释:

⒈ 畏惧;胆怯。

清王韬《重刻<徐忠烈公遗集>序》:“畏葸退缩,坐失事机。”
《清史稿·高宗纪四》:“﹝乾隆三十六年五月﹞乙巳, 阿桂以畏葸褫职,降兵丁効力。”
茅盾《清明前后》第一幕:“一向谨慎忠厚的她,现在‘发展’成为畏葸而忧郁。”

国语词典:

惧怯。

如:「他畏葸挑战,所以决定放弃比赛。」

网络解释:

畏葸

  • 畏葸是一个词语,拼音是 wèi xǐ,释义为葸,畏惧。畏葸,畏惧,害怕。
    • 1、在改革的道路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决不能畏葸不前,而应该知难而进。
    • 2、当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继之以畏葸,遂遗宵旰之忧。
    • 3、依克唐阿以督兵畏葸褫职,戴罪图功。
    • 4、只见那方才仍在破空而去的钢枪就这样突兀地悬停在了半空,文风不动,竟像是刹那褪去了锋锐,畏葸不前。
    • 5、夫畏葸也、琐屑也、敷衍也、颟顸也,皆弊之大甚而不可不去者也。
    • 6、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畏葸不前。

    字义分解

    • 拼音wèi
    • 注音ㄨㄟ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LGEU
    • 五行

    (1)(形)害怕

    (2)(动)畏惧。

    (3)(动)佩服。

    • 拼音
    • 注音ㄒㄧ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ALNU
    • 五行

    (动)害怕;畏惧:畏~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