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佐
拼音:kuāng zuǒ
注音:ㄎㄨㄤ ㄗㄨㄛˇ

匡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匡正辅助。

引证解释:

⒈ 匡正辅助。

《后汉书·荀彧传》:“彧明有意数,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
《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陛下千金招召收,必能匡佐作忠臣。”
《旧唐书·宦官传·田令孜》:“鑾舆返正, 令孜颇有匡佐之功,时令孜威权振天下。”
明屠隆《綵毫记·为国荐贤》:“﹝李白﹞果是不凡。皇上若聘取来京,必能润色鸿业,匡佐太平。”

网络解释:

匡佐

  • 匡佐是汉语词汇,读音是kuāng zuǒ,意思是匡正辅助。
  • 字义分解

    • 拼音kuāng
    • 注音ㄎㄨㄤ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AGD
    • 五行

    (1)(动)〈书〉纠正:~正|~谬。

    (2)(动)〈书〉帮助;救:~助。

    (3)(动)〈方〉估计:~计|~算。

    (4)(动)料

    (5)(动)(多见于早期白话):不~。

    (6)(动)(Kuānɡ)姓。

    • 拼音zuǒ
    • 注音ㄗㄨㄛ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DAG
    • 五行

    (1)(动)辅佐;帮助:~理|辅~。

    (2)(名)辅助别人的人: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