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拼音: | chū sài |
注音: | ㄔㄨ ㄙㄞˋ |
词性: | 动词 |
出塞的意思
词语解释:
出塞
(1) 古远出边塞
英
引证解释:
⒈ 出边塞。
引《史记·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
唐李白《太原早秋》诗:“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清昭槤《啸亭杂录·蒋文肃入场》:“上閲其文喜之,因改今名,遂携出塞,不数载以致大拜云。”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六〇八年, 隋炀帝出塞巡视去年所筑长城,又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
国语词典:
远出边塞。古称远适异国,或出征外夷为「出塞」。
网络解释:
出塞 (王昌龄七言绝句之一)
- 1、这是一幅昭君出塞图,画中女子风姿绰约,充分表现了画师画技的精湛。
- 2、谁料这支军队作为一支征战邻国的先锋部队,马上就要出塞进行艰苦卓绝的征讨之战,血腥无比的战争无疑让他尝到了更多的死亡威胁。
- 3、杜甫的《前出塞》是一首家传户诵的精品佳作。
- 4、黄沙古渡和月牙湖一起名列古代宁夏八景之一,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相传康熙微服私访及亲征葛尔丹、昭君出塞和亲、蒙恬北击匈奴皆由此西进。
- 5、还有一种与此截然相反的说法,认为王昭君出塞是因为毛延寿出于维护大汉江山的目的而精心策划的,是毛延寿设下的救国计策。
- 6、捧心,貂蝉拜月,昭君出塞,麻姑献寿,天孙织绵,则天垂廉,文姬归汉,红拂夜奔,绿珠坠楼,萍姬针神,曹令割鼻,红玉击鼓,文君当炉,红线盗盒,木兰弯。
字义分解
- 拼音chū
- 注音ㄔㄨ
- 笔划5
- 繁体齣
- 五笔BMK
- 五行金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
(2)(动)超出。
(3)(动)往外拿:~主意。
(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
(5)(动)发出:~汗。
(6)(动)显露:~名。
(7)(动)显得量多:不~数。
(8)(动)支出:~纳。
(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