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官
拼音:tián guān
注音:ㄊ一ㄢˊ ㄍㄨㄢ

田官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即农官。职掌农事﹑粮税等。 2.农务官署。

引证解释:

⒈ 即农官。职掌农事、粮税等。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夫垦田剙邑,闢土殖穀,尽地之利,则臣不若宁戚,请置以为田官。”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孝武皇帝攘九夷,平百越,师旅数起,粮食不足。故立田官,置钱,入穀射官,救急赡不给。”
《文献通考·田赋二》:“故先王之政,设田官以授天下之田,贫富强弱,无以相过,使各有其田得以自耕。”

⒉ 农务官署。

《史记·平準书》:“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都护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与渠犁田官相近。”
《诗·周颂·噫嘻》“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唐孔颖达疏:“王者之立田官,每三十里分为一部,令一主田之吏主之。”

国语词典:

职官名。古代掌管农事、粮税的官吏。

网络解释:

田官

  • 即农官。职掌农事、粮税等。
  • 字义分解

    • 拼音tián
    • 注音ㄊㄧㄢ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LLLL
    • 五行

    (1)姓:~老头|老~头。

    (2)(名)田猎:田径赛。

    (3)(名)田地:~埂|~野。

    • 拼音guān
    • 注音ㄍㄨㄢ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PNHN
    • 五行

    (1)(名)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在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

    (2)(形)旧时称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办|~费。

    (3)(形)公共的;公用的:~大道|~厕所。

    (4)(Guān)姓。

    (5)(名)器官: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