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í miàn |
注音: | ㄕˊ ㄇ一ㄢˋ |
识面的意思
词语解释:
相见。
见过面;熟识。
犹世面。
引证解释:
⒈ 相见。
引唐韩愈《答张彻》诗:“首敍始识面,次言后分形。”
宋陆游《赠应秀才》诗:“辱君雪里来叩门,自説辛勤求识面。”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有为宾主数年,迄未识面者。”
⒉ 见过面;熟识。
引唐韩愈《顺宗实录四》:“贄居忠州十餘年,常闭门不出入,人无识面者。”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看着路傍,专望一识面之人经过此地,便是救星。”
茅盾《虹》五:“从未有过一个仅仅识面的男子对她这样地关切,这样地热心,并且这样地努力想博她的欢心。”
⒊ 犹世面。
引《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呸!你这死不见识面的货。”
国语词典:
认识、见面。
网络解释:
识面
字义分解
- 拼音shí,zhì
- 注音ㄕˊ,ㄓˋ
- 笔划7
- 繁体識
- 五笔YKWY
- 五行金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zhì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
- 拼音miàn
- 注音ㄇ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麵
- 五笔DMJD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与识面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