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
拼音:wù shēn
注音:ㄨˋ ㄕㄣ

戊申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戊申Wù-Shēn

(1) 六十甲的第四十五位

戊申晦。(此指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姚鼐《登泰山记》
the forty fifth of the sexagesimall

网络解释:

戊申

  • 戊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5个。前一位是丁未,后一位是己酉。论阴阳五行,天干之戊属阳之土,地支之申属阳之金,是土生金相生。
    • 1、冬十月戊申,起宣光、建始、嘉福、仁寿诸殿。
    • 2、肖张,男,生于戊申年,卒于丙申年,享年当一百零八岁,无疾而终。
    • 3、戊申,上侍皇太后临视醇亲王疾,自是频视疾,至于明年七月有瘳。
    • 4、戊申月甲子日,农历七月十五阳气衰微,阴气盛极,鬼门关大开,最宜索命还魂。君子在野。 ()
    • 5、戊申,以雨泽愆期,谕内外臣直言阙失。
    • 6、戊申,醇亲王奏延煦劾左宗棠,斥为蔑礼不臣,肆口妄陈,任情颠倒。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ㄨ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DNYT
    • 五行

    (名)天干的第五位。参见〔干支〕。

      • 拼音shēn
      • 注音ㄕㄣ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JHK

      (1)(动)说明;陈述:~言|三令五~。

      (2)(名)地支的第九位。参看〔干支〕。

      (3) 上海市的别称;

      (4) 姓氏;

      (5) 申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五点到十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