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jié dù shǐ |
注音: | ㄐ一ㄝˊ ㄉㄨˋ ㄕˇ |
节度使的意思
词语解释:
节度使
(1) 古代集地方军政大权的官职。唐初在边境设置。后遍设于内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至北宋初解除了节度使的兵权。成为一种荣衔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唐初沿北周及隋旧制,于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总揽数州军事。 唐睿宗景云二年, 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之号。其初,仅于边地有之, 安史之乱后遍设于国内。一节度使统管一道或数州,总揽军、民、财政。 宋以节度使为虚衔, 辽金沿置, 元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引唐韩愈《河南府同官记》:“其后由膳部郎中为荆南节度行军司马,遂为节度使。”
《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绍兴年间,行在有个关西延安府人。本身是三镇节度使。”
亦省称“节度”。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宣和中復幽州,乃建为永清军节度,以命郭药师。”
清袁枚《随园随笔·唐制节度观察二使不并置》:“唐制节度、观察二使不并置,故节度常兼观察处置等使。 崔珙为凤翔陇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国语词典:
职官名。唐代所设,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要政,当时事权甚重。宋以为虚衔,元废。
网络解释:
节度使
- 1、贞元四年,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奏加民赋,自此江淮盐每斗亦增二百,为钱三百一十,其后复增六十,河中两池盐每斗为钱三百七十。
- 2、韩公裔虽然攀龙附凤,却还是以武官的序列升迁,后来官至节度使,死后赠太尉。
- 3、北宋节度使虽经改革,权力大不如昔,但地位、待遇明显高于过去。
- 4、内室里的床上躺着的正是久病多时的河南卫辉节度使张宏义。
- 5、玉笥飞帆说今盗贼并起,节度使割据,官员腐败,朝廷无力,阉宦乱政,至令百姓水深火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 6、一镇节度使日理万机,定州又是处在契丹人南下的要冲之地,孙方简日日都要防备契丹人南下,确实也没空来理会他一个小小的亲军侍卫。
字义分解
- 拼音jié,jiē
- 注音ㄐㄧㄝˊ,ㄐㄧㄝ
- 笔划5
- 繁体節
- 五笔ABJ
- 五行金
jié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