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
拼音:bù cí
注音:ㄅㄨˋ ㄘˊ

不辞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不辞bùcí

(1) 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不辞劳苦
be willing to

引证解释:

⒈ 不辞让;不推辞。

《庄子·天下》:“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徧为説万物,説而不休,多而无已。”
成玄英疏:“不辞谢而应机,不思虑而对答。”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八章:“由于他这样不辞劳苦,今天打中三个,明天击倒五个,他的记录表一直象响箭一般地直线上升。”

⒉ 谓不向人告别。

《楚辞·九歌·少司命》:“人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王逸注:“言神往来奄忽,入不言语,出不诀辞。”
老舍《骆驼祥子》十五:“他不想跟她去商议,他得走;想好了主意,给她个不辞而别。”

⒊ 文词不顺,不成文。

《公羊传·襄公五年》:“吴何以称人? 吴鄫人云则不辞。”
陈立义疏:“方欲抑鄫在吴下,若吴仍常例称国,则必书‘ 吴鄫人’,是辞不顺也。”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字义同而衍例》:“《周易·履》六三象传‘不足以与行也。’按‘以’字衍文……学者不知‘与’字之即‘以’字,后更加‘以’字於‘与’字之上,转为不辞矣。”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追论及补遗》二:“故由语法而言以‘子明保’释为‘掌邦治’实甚不辞,而罗君所据《多方》、《洛诰》二语亦同不足据。”

国语词典:

不推却、不躲避。

网络解释:

不辞

  • 不辞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 1、为了人民的利益,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2、每天放学,警察叔叔都会来到校门口,不辞辛苦地保护我们的安全。
    • 3、叔叔批评了你几句,你就不辞而别,跑回家大哭一场。
    • 4、这位老人不辞劳苦地作了几十年。
    • 5、为人民的事我在所不辞
    • 6、妈妈千里迢迢的从远方赶来,不辞辛苦的为他们甘当保姆,每天任劳任怨的给人家收拾屋子。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TDUH
    • 五行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