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
拼音:qīng dài
注音:ㄑ一ㄥ ㄉㄞˋ

青黛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中药名。也称靛花。马蓝、木蓝、蓼蓝、菘蓝等茎、叶经加工制成的粉末状物,性寒、味咸,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热毒发斑、吐血等症;外敷治疮疡、痄腮。
2.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常用以画眉。
3.借指眉头。

引证解释:

⒈ 中药名。也称靛花。马蓝、木蓝、蓼蓝、菘蓝等茎、叶经加工制成的粉末状物,性寒、味咸,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热毒发斑、吐血等症;外敷治疮疡、痄腮。

晋王羲之《杂帖五》:“乾蜗、青黛,主风搐搦,良。”
《隋书·西域传·漕国》:“土多稻、粟、豆、麦;……朱砂,青黛,安息、青木等香。”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青黛》﹝集解﹞引马志曰:“青黛从波斯国来。今以太原并庐陵、南康等处,染淀瓮上沫紫碧色者用之,与青黛同功。”

⒉ 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常用以画眉。

唐李白《对酒》诗:“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青黛染成千块玉,云霞粧就万堆螺。”

⒊ 借指眉头。

《燕山外史》卷二:“由是姑(李爱姑 )也蔷薇架畔,青黛将顰,薜荔墙边,红花欲悴。”

网络解释:

青黛 (中药)

  • 青黛,中药名。为爵床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作用,在古代亦常用于印染布匹、画眉等。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等地。性味咸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功效。其主要用于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疮,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等。
  • 青黛 (汉语词语)

  • 中药名。也称靛花。马蓝、木蓝、蓼蓝、菘蓝等茎、叶经传统工艺加工制成的粉末状物,性寒、味咸,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热毒发斑、吐血等症;外敷治疮疡,痄腮。
    • 1、微风拂煦,撩起她清逸的流海,眉如青黛,悠远而渺茫。 
    • 2、苏白两堤,杨柳依依。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这美景不仅仅只在秋天,夏日里接天连碧的荷花,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的风采。
    • 3、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 4、用于痰热咳嗽、咳痰稠粘等证,常与海蛤壳配伍,若肺热久咳,痰中带血者,可与瓜蒌、青黛、山栀等品合用。
    • 5、地处木垒博斯塘乡的霍加墓沟山色青黛,曲折蜿蜒,山峰陡峭,寂静肃穆。
    • 6、本文应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青黛丸中靛蓝的含量,虽有靛玉红及其它干扰组分的存在,但可排除它们的干扰。

    字义分解

    • 拼音qīng
    • 注音ㄑㄧㄥ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EF
    • 五行

    (1)(形)蓝色或绿色:~天|~苔。

    (2)(形)黑色。

    (3)(名)青草或没有成熟的庄稼。

    (4)(形)比喻年轻:~年。

    (5)姓。

    • 拼音dài
    • 注音ㄉㄞˋ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WALO
    • 五行

    (名)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