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ī shì |
注音: | ㄓ ㄕˋ |
词性: | 名词 |
知事的意思
词语解释:
知事
(1) 中华民国初期对县一级最高行政官的称呼
(2) 通晓事理;懂事
引证解释:
⒈ 通晓事理;懂事。
引《荀子·大略》:“主道知人,臣道知事。”
汉刘向《列女传·梁夫人嫕》:“天子感悟,使中常侍掖庭令杂讯问,知事明审。引见, 嫕对上泣涕,赏赐累亿。”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商小姐见兄弟小时母子伶仃,而今长大知事,也自欢喜他。”
清李渔《意中缘·悟诈》:“到底是老人家知事。”
⒉ 主管事务。
引《管子·戒》:“於国有所不知政,於家有所不知事,必则朋乎。”
尹知章注:“若皆知之,则事钟於己,将不胜任而败。 朋能有所不知,故可以移政。”
⒊ 官名。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 宋时分命京官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知事之名由此而起。 明清径称县级地方行政长官为知县, 民国改知县为县知事,省称知事,后又改知事为县长。
引郭沫若《黑猫》六:“府县的知事那时都还是旧人,知府姓李,是云南人,和城内一家姓李的豪绅认了同宗。”
⒋ 官名。 明清时代的属官名。 明清之廉访司、通政司、按察司、盐运司等及各府皆置知事。
⒌ 僧职名。掌管僧院事务。后称为住持。
引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本朝大曰寺,次曰院,在法:寺有寺主,郡有僧首,总称主首。而宣和三年禁称主字,改曰管勾院门,同管勾院门事,供养主作知事,庵主作住持。至建炎初,避御名,并改曰住持。”
国语词典:
晓事、懂事。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知事 (汉语词语)
知事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洪义知事不济,与殷谋,遣副使陈光穗继诏示周祖。
- 2、人类总是惧怕未知事物,因为恐惧,就要想办法消灭它。所以无论性别认同障碍这个词被关注到什么程度,也无法改变什么。东野圭吾。
- 3、当他得知事情的真相是如此凄惨时,让他惊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 4、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不仅以“口无遮拦”出名,还是日本“中国威胁论”的领唱者之一。
- 5、北宋末期因保甲法实施不当,民间盗贼蜂起,苏轼深知事关保甲法,其中关窍甚多,万一激出民变,那他苏团练可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 6、旅行在我看来还是一种颇为有益的锻炼,心灵在施行中不断地进行新的未知事物的活动。
字义分解
- 拼音zhī,zhì
- 注音ㄓ,ㄓˋ
- 笔划8
- 繁体知
- 五笔TDKG
zhī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zhì1. 古同“智”,智慧。
与知事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