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役法
拼音:bīng yì fǎ
注音:ㄅ一ㄥ 一ˋ ㄈㄚˇ
词性: 名词

兵役法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兵役法bīngyìfǎ

(1) 国家根据宪法规定公民履行军事义务的法律制度

military service law

引证解释:

⒈ 国家规定的有关公民服兵役的法律制度。

  • 1、政府最新颁布的兵役法规定,年满十六周岁便有服兵役的义务,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凡是没加入军队的青年,无论男女自动加入民兵预备役。
  • 2、可我们这里依然有那么多的人相信法西斯的那一套宣传兵役法
  • 3、李敖表示,只有在大陆念书的男生不得缓召,一回台就得抓去当兵,台当局承认大陆重点大学,但“兵役法”没通过。 
  • 4、依照国家制定的法令服兵役,叫做兵役法,我国古代称做兵制。
  • 5、修正草案指出,目前“役男”赴大陆就学除须符合“兵役法”对一般留学“役男”的规定,还须符合三项要件。
  • 6、调征适龄的平民,按照兵役法征集,扩编成新的字营。

字义分解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GWU
  • 五行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TMCY
  • 五行

(1)(名)需要出劳力的事:劳~|徭~。

(2)(名)兵役:服~|现~|退~|预备~。

(3)(动)驱使:奴~。

(4)(名)旧时指供使唤的人:仆~|衙~。

(5)(名)战争;战役。

  • 拼音
  • 注音ㄈㄚ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FCY
  • 五行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