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子
拼音:záo zi
注音:ㄗㄠˊ ㄗˇ
词性: 名词

凿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凿子záozi

(1) 一种工具,具有短金属杆,并在一端有锐刃,常用锤子敲打以凿、刻、旋或其他切削动作削去各种材料的表面

chisel

引证解释:

⒈ 挖槽或打孔的工具。长条形,前端有刃,使用时用重物砸后端。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有时看到的又是这个小学徒跨在一条大板凳上,用一把凿子在未淬水的刀上起去铁皮。”

国语词典:

一种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长条形,前端有刃,使用时用重物敲击后端。

网络解释:

凿子

  • 凿子(chisel)是指一种钢制工具,在柄或把手的末端带有刃口。凿子通常握在一只手中,与欲雕刻的物体表面成直角,并且利用握在另一只手中的木槌(MALLET)加以敲打。雕刻师用凿子雕凿石头、木头、金属或其他材料,而版画家用凿子制作木刻印版。用在木刻制品中的凿子通常被简单地称为直凿(straight),从而将其与弯凿区分开来。
    • 1、像被磁石吸引的铁屑,那些尖凿子从四面八方袭来。
    • 2、制作白象需要的材料有木料、竹子、棉花、白缎子、彩条、彩线等,制作则需要凿子、砍刀、铁锤、木钻、刨、锯等。
    • 3、这项宣布一经发出,柏林人立即带上槌子和凿子开始拆墙。
    • 4、第一阶段使用锤子和凿子画大样。
    • 5、今年“五一”期间,当长城志愿者们路过紫荆关长城时,发现人正用凿子和钎子拆除原有砖包墙体,城墙所负载的历史信息正在眼前消失。
    • 6、每天早晨,她会仔细地摆放她的,凿子、锤子、木槌、卷尺、铅垂线,然后察看这一天需要雕琢的石头。

    字义分解

    • 拼音záo
    • 注音ㄗㄠ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OGUB
    • 五行

    (1)(名)(~子)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

    (2)(动)打孔挖掘:~井。

    (3)(形)〈书〉明确;真实:确~。

    (4)(动)卯眼。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