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逸
拼音:wú yì
注音:ㄨˊ 一ˋ

无逸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不贪图安乐。 2.《书》的篇名。

引证解释:

⒈ 不贪图安乐。

《书·无逸》:“呜呼,君子所其无逸。”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卢谌‘感交’》:“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
章炳麟《訄书·原变》:“以是为忧,故‘无逸’之説兴,而‘合羣明分’之义立矣。”

⒉ 《书》的篇名。

《书·无逸序》:“周公作《无逸》。”
孔传:“中人之性好逸豫,故戒以《无逸》。”
明李东阳《元日早朝》诗:“拟将《无逸》陈周戒,咫尺君门奈远何?”
罗惇曧《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至於《无逸》开奏议之先,《金縢》啟哀册之体。”

网络解释:

无逸 (《尚书》中的篇章)

  • 《无逸》是周朝周国国君周公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尚书》。“君子所,其无逸”应当为本篇的宗旨要义,以此为题,表明了作者的思想观点。文章主要记载了周公多次告诫成王,不能贪图安逸,应当以殷商为鉴,学习周文王勤政借鉴的品质。这篇文章中居安思危的思想对后代的统治者影响深远。全文中心明确,层次清楚,文字流畅易读。
  • 无逸 (汉语词汇)

  • 无逸拼音:wù yì。
  • 引证解释:1.不贪图安乐。2.《书》的篇名。
  • 字义分解

    • 拼音wú,mó
    • 注音ㄨ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FQV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QKQP
    • 五行

    (1)(形)安乐;安闲:安~|以~待劳|一劳永~。

    (2)(动)逃跑:奔~|逃~。

    (3)(动)避世隐居:隐~|~居。

    (4)(动)散失;失传:~文|~书|~事|~闻。

    (5)(动)超过一般: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