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敌
拼音: | jiǎ xiǎng dí |
注音: | ㄐ一ㄚˇ ㄒ一ㄤˇ ㄉ一ˊ |
词性: | 名词 |
假想敌的意思
词语解释:
军事演习或军事游戏中所设想的敌方或敌人。
引证解释:
⒈ 军事演习或军事游戏中所设想的敌方或敌人。
引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章:“日本军队从昨天起,开始在北宁、平汉两条铁路上大演习,就以北平为‘假想敌’。”
阿英《祝福孩子们》:“他们除创造自己的队伍以外,也自制自己的敌人,自己的‘假想敌’。”
国语词典:
为施行政策或达到某种目标,在心中所假设的敌对势力。
网络解释:
假想敌 (蔡健雅演唱歌曲)
假想敌 (汉语词语)
- 1、他用影像传递出更有力的声音,更胜他大多数假想敌们的文字运用。
- 2、我觉得中导的拦截实战性是很强的,而且在目前针对的假想敌是非常清楚的。
- 3、那连琳儿武官玲珑精美,朱唇粉面,肤白如雪,冰肌玉骨,衣裙荆钗,仍旧不掩其绝美的容颜,怪不得小茹会将她当作假想敌。
- 4、因为其现行制度是基于一个假想敌。
- 5、皇家空军的指挥官们认为,让部队搜寻传说中的博德明怪兽比针对假想敌演习更有意思。
- 6、往事洪流就是你的罪、你的孽,你的对比方,你的假想敌。你看着他们汹涌轻蔑地往你的方向奔走,你就会忍不住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的背叛,并且宣告自己有罪。消失宾妮。
字义分解
- 拼音jiǎ,jià
- 注音ㄐㄧㄚˇ,ㄐㄧㄚˋ
- 笔划11
- 繁体假
- 五笔WNHC
- 五行木
jiǎ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2.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3.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
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jià1.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
- 拼音xiǎng
- 注音ㄒㄧㄤˇ
- 笔划13
- 繁体想
- 五笔SHNU
- 五行金
(1)(动)开动脑筋;思索:~办法|冥思苦~。
(2)(动)推测;认为:猜~|~来|~必。
(3)(动)希望;打算:我~去桂林。
(4)(动)怀念;想念:~家|朝思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