厮养
拼音:sī yǎng
注音:ㄙ 一ㄤˇ

厮养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厮役。

引证解释:

⒈ 犹厮役。

《战国策·齐策五》:“士大夫之所匿,廝养士之所窃,十年之田而不偿也。”
鲍彪注:“廝,析薪养马者。”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有廝养卒谢其舍中曰:‘吾为公説燕,与赵王载归。’”
裴駰集解引韦昭曰:“析薪为廝,炊烹为养。”
《新唐书·张巡传》:“待人无所疑,赏罚信,与众甘苦寒暑,虽廝养,必整衣见之,下争致死力,故能以少击众,未尝败。”
清钮琇《觚賸·舒氏义烈》:“王国栋与吾辈同起廝养,沐恩日久,洊加拔擢,位至固山。”

国语词典:

供使役的人。

网络解释:

厮养

  • 厮养,汉语词汇,
  • 拼音:sī yǎnɡ
  • 犹厮役。
  • 出于《战国策·齐策五》。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DADR

    (1)(名)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的蔑称。

    (2)(副)互相。

    • 拼音yǎng
    • 注音ㄧㄤ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DYJ
    • 五行

    (1)(动)供给生活资料或生活费用:扶~|赡~|~活。

    (2)(动)饲养或培植(动物、花草):~猪。

    (3)(动)生育:~了一个儿子。

    (4)(动)抚养的(非亲生的):~父|~子。

    (5)(动)培养:~成习惯。

    (6)(动)使身心得到滋补或休息;以增进精力或恢复健康:~病|保~|休~|疗~|营~|~精蓄锐。

    (7)(动)养护:~路。

    (8)(动)(毛发)留长;蓄起不剪。

    (9)(动)扶植;扶助:以工~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