殆庶
拼音:dài shù
注音:ㄉㄞˋ ㄕㄨˋ

殆庶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易•系辞下》:“子曰:‘氏之子,其殆庶几乎!’”后以“殆庶”指贤德者。

犹言近似,差不多。

引证解释:

⒈ 后以“殆庶”指贤德者。

《易·繫辞下》:“子曰:‘ 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
《后汉书·黄宪传论》:“宪隤然处顺,渊乎其似道,浅深莫臻其分,清浊未议其方,若及门於孔氏,其殆庶乎!”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游夏之英才, 伊颜之殆庶。”
《隋书·李德林传》:“书契已还,立言立事,质非殆庶,何世无之。”

⒉ 犹言近似,差不多。

唐陈子昂《临卭县令封君遗爱碑》:“夫其忠信之教,宽猛之机,古之官人,君其殆庶乎?”

网络解释:

殆庶

  • 殆庶,dài shù,贤德者。
  • 字义分解

    • 拼音dài
    • 注音ㄉㄞ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GQCK
    • 五行

    (1)(形)危险:危~。

    (2)(副)大概、几乎、差不多:~不可得。

    • 拼音shù
    • 注音ㄕㄨ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YAOI
    • 五行

    1.  众多:庶务。庶物。庶绩。富庶。

    2.  平民,百姓:庶民。庶人。黎庶。

    3.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庶子(妾生的儿子)。庶母(嫡出子女称父亲的妾)。庶姓(古代称与帝王没有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

    4.  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但愿,或许:“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庶免于难。庶几(a.也许可以,表示希望;b.近似,差不多;c.旧指贤者)。庶乎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