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鼓
拼音:huǒ gǔ
注音:ㄏㄨㄛˇ ㄍㄨˇ

火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火炬和战鼓。

引证解释:

⒈ 火炬和战鼓。

《孙子·军争》:“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李筌注:“火鼓,夜之所视听。”
贾林注:“火鼓旌旗,可以听望,故昼夜异用之。”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昼列旌旗,遮映山川;夜设火鼓,震明天地。”

网络解释:

火鼓

  • 火鼓,火炬和军鼓。 《孙子兵法·军争篇》: “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民之耳目也。”杜牧注曰:“令军士耳目皆随旌旗火鼓而变也。”
  • 字义分解

    • 拼音huǒ
    • 注音ㄏㄨㄛ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OOOO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FKUC
    • 五行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