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gēn jù dì |
注音: | ㄍㄣ ㄐㄨˋ ㄉ一ˋ |
词性: | 名词 |
根据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赖以存在的基地、基础。
引巴金《家》三一:“家,在他看来只是一个沙漠,或者更可以说是旧势力的根据地。”
瞿秋白《饿乡纪程》四:“况且家族农业经济破产,旧社会组织失了他的根据地,于是社会问题更复杂了。”
⒉ 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我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引刘白羽《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三封》:“从团山子往东看,进了大山沟就是大森林,就是以前抗日联军的根据地。”
陈毅《泗宿道中》诗:“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听咱们老团长讲,长征那时候,苦就苦在失却了根据地,一直被敌人追着,没个落脚的地方。”
国语词典:
可以凭恃、依据的地方。
如:「宋江等人啸聚梁山泊作为根据地。」
网络解释:
根据地 (汉语词语)
- 1、当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在井冈山开创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 2、部队迅速接受的外线作战的方针,决心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多打胜仗,搞群众作,开发根据地。
- 3、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农民团结战斗,把革命根据地建设得像铜墙铁壁一样。
- 4、敌人狂妄叫嚣,要血洗革命根据地,叫那里寸草不留。
- 5、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相信,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粉碎敌人的“大扫荡”。
- 6、伪军狐假虎威,跟日本侵略者一起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扫荡"。
字义分解
- 拼音gēn
- 注音ㄍㄣ
- 笔划10
- 繁体根
- 五笔SVEY
- 五行木
(1)(名)(~儿)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分直根和须根两大类。根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2)(名)比喻子孙后代。
(3)(名)方根的简称。
(4)(名)代数方程的解。
(5)(名)化学上指带电的基:氨~|硫酸~。
(6)(名)(~儿)物体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东西连着的地方:耳~|舌~|墙~|~基|~底。
(7)(名)(~儿)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细:祸~|刨~问底|我们是老街坊;彼此都知~知底。
(8)(副)根本地;彻底:~究|~治|~绝。
(9)(名)依据;作为根本:~据|无~之谈。
(10)(~儿)(量)用于细长的东西:两~筷子|一~无缝钢管。
- 拼音jù,jū
- 注音ㄐㄩˋ,ㄐㄩ
- 笔划11
- 繁体據
- 五笔RNDG
jù
1. 凭依、倚仗:据点。据险固守。
2. 占有:窃据。盘据。据为己有。
3.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字据。证据。单据。论据。契据。言之有据。
4. 按照:据实。据称。依据。据事直书。
jū1. 〔拮据〕见“拮”。
- 拼音dì,de
- 注音ㄉㄧˋ,˙ㄉㄜ
- 笔划6
- 繁体地
- 五笔FBN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de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