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僧
拼音:lǜ sēng
注音:ㄌㄩˋ ㄙㄥ

律僧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持守戒律的僧人。

引证解释:

⒈ 持守戒律的僧人。

唐白居易《醉后戏题》诗:“自知清冷似冬凌,每被人呼作律僧。”
唐贾岛《赠友人》诗:“不同狂客醉,自伴律僧斋。”

网络解释:

律僧

  • 律僧,拼音是lǜ sēng,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持守戒律的僧人。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vfh
    • 五行

    (1)(名)法律;规则:定~|规~|纪~。

    (2)(名)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3)(名)旧诗的一种体裁:五~|七~。

    (4)(动)〈书〉约束:~己甚严。

    (5)(Lǜ)姓。

    • 拼音sēng
    • 注音ㄙㄥ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WULJ
    • 五行

    (名)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和尚:~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