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直
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í
注音:ㄐ一ㄠˇ ㄨㄤˇ ㄍㄨㄛˋ ㄓˊ
词性: 成语

矫枉过直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同"矫枉过正"。

引证解释:

⒈ 同“矫枉过正”。

汉袁康《越绝书·篇叙外传记》:“子之復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
《后汉书·仲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彊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臺阁。”
宋朱熹《又论仁说》:“今欲矫其弊,反使仁字汎然无所归宿,而性情遂至於不相管,可谓矫枉过直,是亦枉而已矣。”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四节:“学问之汩没性灵,至是已极,物极必反,矫枉过直。”

国语词典:

纠正过度而不能得中庸之道。《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盖矫枉者过直,古今同之。」《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彊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也作「矫枉过正」。

网络解释:

矫枉过直

  • 成语出处 汉 袁康《越绝书 篇叙外传记》:“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
  • 矫枉过直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字义分解

    • 拼音jiǎo,jiáo
    • 注音ㄐㄧㄠˇ,ㄐㄧㄠ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DTJ
    • 五行

    jiǎo

    1. 纠正,把弯曲的弄直:矫正。矫形。矫治。矫世(矫正世俗)。矫情(故意违反常态,表示与众不同)。矫枉过正。

    2. 假托:矫命。矫诏。矫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夺百姓的财物)。

    3. 强壮,勇武:矫健。矫捷。矫矫(a.勇武的样子;b.出众的样子)。

    4. 姓。

    jiáo

    1. 〔矫情〕方言,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如“这个人太矫矫”,(“情”读轻声)。

    • 拼音wǎng
    • 注音ㄨㄤ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SGG
    • 五行

    (1)(形)弯曲或歪斜。

    (2)(动)使歪曲:~法。

    (3)(形)冤屈:冤~。

    (4)(副)白白地;徒路。

    • 拼音guò,guo,guō
    • 注音ㄍㄨㄛˋ,ㄍㄨㄛ,ㄍㄨㄛ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FPI

    guò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3. 超出:过于。过度(dù)。过甚。过奖(谦辞)。过量(liàng)。过剩。过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过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过一过。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过儿。

    7. 错误:过错。记过。

    guo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过。用过。

    2.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过来。走过去。

    guō

    1. 姓。

    • 拼音zhí
    • 注音ㄓ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FHF

    (1)(形)成直线的。

    (2)(形)跟地面垂直的:~升|~上。

    (3)(形)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行的文字。

    (4)(动)挺直;使笔直:~起腰来。

    (5)(形)公正的;正义的:正~。

    (6)(形)直爽;直截:~性子。

    (7)(名)汉字的笔画;即“竖”。

    (8)(副)一直:~奔|~达|~捣|~到|~至。

    (9)(副)一个劲儿;不断地:~哭|~笑。(Zh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