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马
拼音:kǒu mǎ
注音:ㄎㄡˇ ㄇㄚˇ

口马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口北出的马。泛指良马。

引证解释:

⒈ 口北出的马。泛指良马。

《北齐书·李密传》:“高祖频降手书劳问,并赐口马。”
《隋书·王韶传》:“以功进位开府,封晋阳县公,邑五百户,赐口马杂畜以万计。”
《新唐书·食货志一》:“州府岁市土所出为贡……异物、滋味,口马、鹰犬,非有詔不献。”

国语词典:

称张家口或山西吞虎口所产的蒙古马。亦泛指良马。

网络解释:

口马

  • 口马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口北出的马。泛指良马。出自《北齐书·李密传》。
    • 1、在东魅国际大厦,记者从保安口中得知,因为车位有限,平常很早就没有位了,很多车都在门口马路上等位。
    • 2、小陈也是喜欢那口马尿,我想他们两个,一定躲在哪家去喝马尿了。
    • 3、这个例子显示,低阀门内件节流出口速度头不会保证阀门处于低声压级,除非阀门出口马赫数很低。
    • 4、我珍爱过你,像小时候珍爱一颗黑糖球,舔一口马上用糖纸包上,再舔一口,舔的越来越慢,包的越来越快,现在只剩下我和糖纸了,我必须忍住:忧伤。
    • 5、律师呷了口马爹利,说道:我妻子过生日的时候,我会给她买件高档时装再加一个金钏子。
    • 6、刚果的重要交通动脉。

    字义分解

    • 拼音kǒu
    • 注音ㄎㄡ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KKKK
    • 五行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 拼音
    • 注音ㄇㄚ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CNNG
    • 五行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