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泗
拼音:tì sì
注音:ㄊ一ˋ ㄙˋ

涕泗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流的眼泪和鼻涕。
2.眼泪和鼻涕都流出来,指哭泣。

引证解释:

⒈ 眼泪和鼻涕。参见“涕泗滂沱”。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六二:“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南史·萧钧传》:“﹝萧钧﹞年七岁,出继衡阳元王,见高帝,未拜,便涕泗横流。”
明孙梅锡《琴心记·赍金买赋》:“徘徊倚袖,涕泗沾衣,梦到君傍,可怪鸡鸣惊唤予。”
清罗有高《邓先生墓表》:“﹝先生﹞年十七,得宋五子书读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

⒉ 涕泪俱下,哭泣。

汉扬雄《元后诔》:“新室文母太后崩,天下哀痛,号哭涕泗。”
宋苏轼《白帝庙》诗:“迟回问风俗,涕泗閔兴衰。”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向士肃出外拜客……遇箇妇人,鬢髮蓬鬆,涕泗而来。”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事叔至孝》:“﹝施愚山﹞辛亥客都门,每忆叔,輒涕泗。”

国语词典:

眼泪和鼻涕。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二:「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唐.杜甫〈登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也作「涕洟」。

网络解释:

涕泗

  • 《涕泗》是指眼泪和鼻涕。出自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二。
    • 1、张明涕泗滂沱地写了几份检查,才勉强过了关。
    • 2、老地主一看麦子被穷人割得精光,不禁涕泗滂沱“:麦子呀,我的麦子呀!”。
    • 3、回想起四十年前的生离死别,老人仍旧十分悲伤,禁不住涕泗滂沱。
    • 4、把心爱的彩笔丢了,她涕泗流涟了长时间。
    • 5、回头一把握住少年的手,几乎涕泗交流了。
    • 6、送一贞去医院的时候,她还又哭又闹,一会儿放声大笑,一会儿惊声尖叫,一会儿涕泗横流。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ㄊㄧ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IUXT
    • 五行

    (1)(名)眼泪。

    (2)(名)鼻涕。

    • 拼音
    • 注音ㄙ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LG
    • 五行

    (名)〈书〉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