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鼎甲
拼音:sān dǐng jiǎ
注音:ㄙㄢ ㄉ一ㄥˇ ㄐ一ㄚˇ

三鼎甲的意思

词语解释:

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世称“三鼎甲”。

引证解释:

⒈ 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世称“三鼎甲”。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
《冷眼观》第十九回:“国朝以来,文风倒也还説得去,就如三鼎甲都曾见过个把。”

国语词典:

科举殿试一甲共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网络解释:

三鼎甲

  • 科举考试选举状元开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名称确定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dǐng
    • 注音ㄉㄧㄥ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HNDN

    (1)(名)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钟~。

    (2)(副)正当、正在:~盛。

    • 拼音jiǎ
    • 注音ㄐㄧㄚ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LHNH

    (1)(名)天干的第一位。参看〔干支〕。

    (2)(动)居第一位:~等|桂林山水~天下。

    (3)(名)(Jiǎ)姓。

    (4)(名)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上的硬壳:龟~。

    (5)(名)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

    (6)(名)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装~车。

    (7)(名)旧时的一种户口编制;参看〔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