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xī xī |
注音: | ㄒ一 ㄒ一 |
词性: | 拟声词 |
熙熙的意思
词语解释:
熙熙
(1) 温和欢乐的样子
(2) 热闹的样子
引证解释:
⒈ 和乐貌。
引《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汉书·礼乐志》:“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羣生啿啿,唯春之祺。”
颜师古注:“熙熙,和乐貌也。”
唐韦应物《往富平伤怀》诗:“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
王闿运《与曾侍郎言兵事书》:“官商以有易无,以私济公,乃民熙熙,不知苦难。”
⒉ 平易貌。
引《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二年》:“寧(管寧 )名行高洁,人望之者,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和易。”
⒊ 广大貌。
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熙熙,即广也……谓其广熙熙然也。‘广哉熙熙’,犹言远哉遥遥。”
唐卢纶《秋幕中夜独坐》诗:“熙熙造化功,穆穆唐尧年。”
元陈文增《春日田园杂兴》诗:“熙熙垄亩扇和风,簇簇人烟野意浓。”
⒋ 繁盛貌。
引《逸周书·太子晋》:“万物熙熙,非舜而谁能?”
孔晁注:“熙熙,和盛。”
《史记·日者列传》:“天地旷旷,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
宋王禹偁《尺蠖赋》:“春日迟迟,品汇熙熙。”
元汤式《一枝花·同前意》套曲:“咫尺间,九重内,唤得春来草木知,万物熙熙。”
⒌ 纷杂貌。参见“熙熙攘攘”。
引清薛福成《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细民无轻去其乡之心,适乐土者熙熙而来。”
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街上行人熙熙的来往。”
⒍ 象声词。
引《吕氏春秋·古乐》:“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
国语词典:
和乐的样子。
网络解释:
熙熙
- 1、正是用膳的时候,熙熙融融,人来人往。
- 2、灯光下,奇装异服五光十色,游人熙熙攘攘,穿行其间。
- 3、五一节那天,广场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 4、一到星期天,农贸市场上便熙熙攘攘,买卖十分兴隆。
- 5、听说这次演出有一些国内外知名演员参加,排队买票的人络绎不绝,售票大厅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景象。
- 6、这条街道虽窄,但过往的人群却熙熙攘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