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义
拼音:jiān yì
注音:ㄐ一ㄢ 一ˋ

兼义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十三经"之经注与疏合刻﹐谓之某经兼义﹐即兼并"正义"之意。其刻本谓之兼义本。如今阮校"十三经"《周易》﹐即称《周易兼义上经》﹑《周易兼义下经》﹐阮元校勘云:"'兼义'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义之意也。盖其始注疏无合一之本﹐南北宋之间﹐以疏附于经注者﹐谓之某经兼义。至其后则直谓之某经注疏。此变易之渐也。"见《校勘记》卷一。

引证解释:

⒈ 见《〈周易注疏〉校勘记》卷一。见《〈周易注疏〉校勘记》卷一。

“十三经”之经注与疏合刻,谓之某经兼义,即兼并“正义”之意。其刻本谓之兼义本。如今阮校“十三经”《周易》,即称《周易兼义上经》、《周易兼义下经》, 阮元校勘云:“‘兼义’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义之意也。盖其始注疏无合一之本,南北宋之间,以疏附於经注者,谓之某经兼义。至其后则直谓之某经注疏。此变易之渐也。”

网络解释:

兼义

  • jiān yì ㄐㄧㄢ ㄧˋ
  • 兼义
  • “十三经”之经注与疏合刻,谓之某经兼义,即兼并“正义”之意。其刻本谓之兼义本。如今 阮 校“十三经”《周易》,即称《周易兼义上经》、《周易兼义下经》, 阮元 校勘云:“‘兼义’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义之意也。盖其始注疏无合一之本,南北 宋 之间,以疏附於经注者,谓之某经兼义。至其后则直谓之某经注疏。此变易之渐也。”见《〈周易注疏〉校勘记》卷一。
  • 字义分解

    • 拼音jiān
    • 注音ㄐㄧㄢ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VOU
    • 五行

    (1)(形)两倍的:~程|~旬(二十天)。

    (2)(动)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而有之|~收并蓄|品学~优|~听则明;偏信则暗。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YQI
    • 五行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