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
拼音:yē gé
注音:一ㄝ ㄍㄜˊ

噎膈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中医病证名。指食道癌、食道痉挛等一类疾病。主要症状是咽下困难,逐渐滴水不下或食入即吐。

引证解释:

⒈ 中医学病症名。即噎食病。参见“噎食病”。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一·噎膈》:“噎膈吐食,有积癥,用之神效。”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噎膈翻胃总括》:“賁门不纳为噎膈。”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有世家子挟污僕妇,僕气结成噎膈。”

国语词典:

噎,吞咽时哽噎不顺。膈,胸膈阻塞饮食不下。噎膈是一个多因素性疾病的合称,烟酒过度、食物粗硬、痰饮、血瘀等,都可成为发病的因素。

网络解释:

噎膈 科普中国

  • 中医病名,噎膈是指食物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的一种疾病。多见于高龄男性。噎与膈有轻重之分,噎是吞咽之时,梗噎不顺,食物哽噎而下;膈是胸膈阻寒,食物下咽即吐。噎可单独出现,是膈的前驱症状,而膈常由噎发展而成,临床常噎膈并称。现代医学中的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溃疡、食管癌及贲门痉挛等均属本病范畴。
    • 1、“噎膈翻胃,从来医者病者,群相畏惧,以为不治之症,余得此剂,十投九效,不啻如饥荒之粟,隆冬之裘也”。
    • 2、中医上,范焉的这个病叫“噎膈”,主要表现为饮食难下。
    • 3、牛奶味甘、性平、微寒,入心、肺、胃经,有补虚劳、益脾胃、生津润肠的功效,可以治疗噎膈反胃、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便秘等。
    • 4、梨的果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 5、他告诉记者,食道癌,俗称“隔食”,中医名“噎膈”,是我国尤其是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 6、梨果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ㄝ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KFPU
    • 五行

    (1)(动)食物堵住食管:~食|~住|~嗝|因~废食。

    (2)(动)因为迎风而呼吸困难。

    (3)(动)〈方〉说话顶撞人或使人受窘没法接着说下去:他一句话就给人~回去了。

    • 拼音
    • 注音ㄍㄜˊ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EGKH
    • 五行

    (1)膈膜;也叫横膈膜;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

    (2)(动)〈方〉讨厌;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