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制
拼音:bāo zhì
注音:ㄅㄠ ㄓˋ

剥制的意思

词语解释:

剥取或削除外皮,加工制作。

引证解释:

⒈ 剥取或削除外皮,加工制作。

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三》:“我看这些美术家的作品,不是剥制的鹿,便是畸形的美人,的确不甚高明。”
此谓剥取鹿皮制成的标本。 《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3期:“要求农业社应该调配和组织必要的劳动力,进行农产品的采摘、剥制和初步加工。”

网络解释:

剥制

  • 剥制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āo zhì,解释为剥取或削除外皮,加工制作。
    • 1、该机械经一定改装,也可用于黄麻和红麻纤维的剥制
    • 2、剥制店老板说,熊掌交易也破坏了西伯利亚历史悠久的打猎传统,将神圣的纯爷们的冬天变成了商业活动。
    • 3、你在博物馆中看到的生动的动物标本都是剥制师的作品。
    • 4、这对达尔文来说其实是消息。因为这使他有时间逛博物馆,请教诸如植物学、动物标本剥制术、地质学和动物解剖学等各方面专家。
    • 5、假哈利们穿戴了,又从第二个口袋里掏出背包和猫头鹰笼子,每个笼子里都有一只剥制的雪袅标本。
    • 6、苎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剥制加一直是制约苎麻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一。

    字义分解

    • 拼音bāo,bō
    • 注音ㄅㄠ,ㄅㄛ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VIJH

    bāo

    1.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剥皮。剥花生。

    1. 义同(一),用于复合词:剥夺。剥削(xuē)。剥落。剥蚀。生吞活剥。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MHJ
    • 五行

    (1)(动)制造:~版|~币|~表|~革|~件|~冷|~品|~钱|~糖|~图|~药。

    (2)(动)拟定;规定:~定|因地~宜。

    (3)(动)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伏|管~。

    (4)(名)制度:法~|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