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伏
拼音: | zhāi fú |
注音: | ㄓㄞ ㄈㄨˊ |
摘伏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折服。
引证解释:
⒈ 犹折服。 宋洪迈《容斋五笔·严先生祠堂记》:“张伯玉守河阳,作《六经阁记》,先託游士及在职者各为之,凡七八本,既毕,并会於府。参见“折服”。
引伯玉一一閲之,取纸书十四字,遍示客曰:‘ 六经阁,诸子、史、集在焉,不书,尊经也。’时曾子固亦预坐,惊起摘伏。”
⒉ 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引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时然临下邑,摘伏信如神。”
《旧唐书·玄宗纪上》:“内外官人被诸道按察使及御史所摘伏,咸宜洗涤,选日依次叙用。”
《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蒞任之后,摘伏发隐,不畏豪横。”
网络解释:
摘伏
字义分解
- 拼音zhāi
- 注音ㄓㄞ
- 笔划14
- 繁体摘
- 五笔RUMD
- 五行火
(1)(动)用手采下或取下:~梨。
(2)(动)选取:~录。
(3)(动)摘借:寻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