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
拼音: | gū sū tái |
注音: | ㄍㄨ ㄙㄨ ㄊㄞˊ |
姑苏台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姑胥台"。 2.台名。在姑苏山上,相传为吴王夫差所筑。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姑胥臺”。台名。在姑苏山上,相传为吴王夫差所筑。
引《墨子·非攻中》:“﹝夫差﹞遂筑姑苏之臺,七年不成。”
孙诒让间诂:“按《国语》以筑姑苏为夫差事,与此书正合……《越絶》以姑苏为闔閭所筑,疑误。”
汉袁康《越绝书·外记传吴地传》:“胥门外有九曲路, 闔閭造以游姑胥之臺,以望太湖。”
元萨都剌《登姑苏台》诗之二:“姑苏臺上一尊酒,落日昏鸦无限悲。”
清孙枝蔚《姑苏台》诗:“姑苏臺上春可怜, 姑苏臺下草芊芊。”
网络解释:
姑苏台 (景点)
字义分解
- 拼音gū
- 注音ㄍㄨ
- 笔划8
- 繁体姑
- 五笔VDG
- 五行木
(1)(名)(~儿)姑母:大~|二~|表~。
(2)(名)丈夫的姐妹:大~子|小~儿。
(3)(名)〈书〉丈夫的母亲:翁~。
(4)(名)出家修行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尼~|三~六婆。
(5)(副)〈书〉姑且;暂且:~置勿论。
- 拼音sū
- 注音ㄙㄨ,ㄙㄨˋ
- 笔划7
- 繁体蘇、囌
- 五笔ALWU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2. 指须头下垂物:流苏。
3. 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4. 缓解,解除:以苏其困。
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7. 姓。
8. 见“噜”字“噜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