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封文书
拼音:dīng fēng wén shū
注音:ㄉ一ㄥ ㄈㄥ ㄨㄣˊ ㄕㄨ

钉封文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旧时一种用特殊方法封合的文书。它用钉子先在文书上扎眼﹐而后用纸捻子穿上﹐以示文书的机密和紧要。一般用于寄递处决囚犯的公文。

引证解释:

⒈ 旧时一种用特殊方法封合的文书。它用钉子先在文书上扎眼,而后用纸捻子穿上,以示文书的机密和紧要。一般用于寄递处决囚犯的公文。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款犯》:“上司拿访,必係钉封。凡钉封文书,不可当堂轻拆,须携入内衙密看。”
《官场现形记》第九回:“这是我的‘钉封文书’到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凡是钉封文书,总是斩决要犯的居多,拆开来一看,内中却是云南的一个案件。”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承事上司》:“遇有钉封,即係机密。”

国语词典:

古时刑部发往各地批准处决囚犯的文书。后指置人于绝境的书信或行为。

网络解释:

钉封文书

  • 钉封文书
  • 简称:钉封
  • 古用名词。旧时一种用特殊方法封合的文书。它用钉子先在文书上扎眼,而后用纸捻子穿上,以示文书的机密和紧要。一般用于寄递处决囚犯的公文。古代衙门或备有专门拆钉封火漆、封装不留痕迹,偷看上下级传递文件,以预知官场是非的专业人员,俗称钉封师爷。
  • 字义分解

    • 拼音dīng,dìng
    • 注音ㄉㄧㄥ,ㄉㄧㄥ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QSH
    • 五行

    dīng

    1. 竹木、金属制成的呈条形的、可以打入他物的东西:钉子。钉锤。斩钉截铁。

    2. 紧跟着不放松:钉梢(同“盯梢”)。

    3. 督促,催问:钉问。

    dìng

    1. 把钉或楔子打入他物,把东西固定或组合起来:钉马掌。钉箱子。

    2. 缝缀:钉钮扣。

    • 拼音fēng
    • 注音ㄈㄥ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FFFY
    • 五行

    (1)(动)封闭;封起来

    (2)(动)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王|分~诸侯。

    (3)(~儿)用来封东西的纸包或纸袋封套的东西:信~。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NHY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