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债
拼音: | jǔ zhài |
注音: | ㄐㄨˇ ㄓㄞˋ |
词性: | 动词 |
举债的意思
词语解释:
借债。
引证解释:
⒈ 借债。
引《梁书·王志传》:“京师有寡妇无子,姑亡,举债以敛葬。”
唐李德裕《论河东等道比远官加给俸料状》:“选人官成后,皆於城中举债,到任填还。”
宋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家家典卖,举债出息,以事田作。”
鲁迅《坟·靡罗诗力说》:“更设法举债,以振其穷。”
国语词典:
借钱。
如:「举债度日」。
网络解释:
举债
- 1、举债发展本无可厚非,亦无深文大义,简单说就是以投入撬动增长,抢抓机遇多办事、办大事、早一点办成事。
- 2、这个国家很少能够以如此之低的利息举债,它以本币发债,还刚刚以实际行动表明,它爱印多少钞票就能印多少。这样的国家从来都不用赖掉任何一笔利息。
- 3、昔闻判司论此事,凡选人或需次多年,旅食匮乏;或赴官远地,资斧艰难,此不得已而举债。
- 4、然而,总体考量当下政府性债务状况,我们看到的恰恰是顾此失彼、畸重畸轻,“敢于举债”强势有余,而“善于优债”成效不足。
- 5、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欲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
- 6、阻碍拉霍伊采取行动的是该国长达一个月的权力交接体系,西班牙举债成本在周一的上升显示市场不打算给信任首相这么长的时间。
字义分解
- 拼音jǔ
- 注音ㄐㄩˇ
- 笔划9
- 繁体舉
- 五笔IWFH
- 五行木
(1)(动)往上托;往上伸:~重|~手|高~着红旗。
(2)(动)举动:义~|壮~|一~一动|一~两得。
(3)(动)兴起:义~|~兵|~火。
(4)(动)〈书〉生(孩子):~一男。
(5)(动)推选;选举:推~代表|公~他做学习组长。
(6)(名)举人的简称:中~|武~。
(7)(动)提出:~例。
(8)(副)〈书〉全:~座(所有在座的人)|~国欢腾|~世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