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
拼音: | zhào kuò |
注音: | ㄓㄠˋ ㄎㄨㄛˋ |
赵括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战国时赵将,好空谈兵法,不会指挥作战。长平战役中,被秦击败身死。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以"赵括"泛指夸夸其谈,没有实际本领的人。
引证解释:
⒈ 战国时赵将,好空谈兵法,不会指挥作战。 长平战役中,被秦击败身死。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以“赵括”泛指夸夸其谈,没有实际本领的人。参见“赵母”、“纸上谈兵”。
引明李贽《答周柳塘书》:“知而言之则为圣人;不知而言之而学之,则为赵括读父书, 优孟学孙叔,岂其真乎!”
清石嶐《杂诗》:“从来赵括易言兵,寇盗於今尽据城。”
柴萼《梵天庐丛录·醇亲王与神机营》:“募燕赵健儿,成神机一营,督其事者,多半赵括。”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七章:“赵括虚骄而临戎兮, 长平一夕而卒坑。”
网络解释:
赵括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
- 1、赵括到前线后,只是依照兵书,就放弃了廉颇的军事计划。
- 2、他们派人携重金收买赵人,在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人最怕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至于廉颇,胆怯畏战,很应付,而且马上就投降秦国了。
- 3、但当时名将乐毅认为,赵国有能力指挥赵秦决战的只有四人,即他本人、田单、李牧和赵括。
- 4、赵奢死后,惠文王赐赵括袭封马服君,军中将领皆尊称赵括为马服子,子在当时是敬称,如老子、孔子、庄子等,并非因马服君赵奢之子得名。
- 5、来这儿之前不过只是军科院的一个小小的中校研究员,一没带过兵,二没打过仗,就算学识多了点那也只能算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已。
- 6、“进思尽忠,见危致命”,不顾病重,力谏赵王不要起用赵括为将。
字义分解
- 拼音zhào
- 注音ㄓㄠˋ
- 笔划9
- 繁体趙
- 五笔FHQI
1.周朝国名(前403—前222),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
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