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籍
拼音:mào jí
注音:ㄇㄠˋ ㄐ一ˊ

冒籍的意思

词语解释:

假冒籍贯。

指假冒籍贯者。

引证解释:

⒈ 假冒籍贯。

《旧唐书·薛登传》:“或冒籍以偷资,或邀勋而窃级。”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国家取士,从郡县至分试,俱有冒籍之禁。”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我家小儿要出来应考,怕学里説是我冒籍。”
茅盾《色盲》四:“以前童生赴考,不是常有攻讦别人冒籍之类的把戏么?”

⒉ 指假冒籍贯者。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他是个冒籍,不敢考。”
叶圣陶《线下·马铃瓜》:“‘那边有个冒籍!’突然听见这样一句响亮而含有命令意味的警告。”

国语词典:

假冒籍贯。

网络解释:

冒籍

  • 冒籍,假冒籍贯,科闱弊端之一种。清制,凡科举考试,各省参加考试的生员名额以及录取名额,均有限定,录取之规定亦有别。故士子参加考试,必归于本籍(亦可在本籍与寄籍中作一选择)投考,不得越籍赴试。但有的士子为了取巧投机,假冒他省之籍投考者,称之冒籍。
  • 字义分解

    • 拼音mào,mò
    • 注音ㄇㄠˋ,ㄇㄛ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JHF
    • 五行

    mào

    1. 向外透或往上升:冒烟(①烟往上升;②发怒)。冒汗。冒尖。

    2.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冒雨。冒险。冒死。

    3.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冒失。冒昧。冒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

    4.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冒牌。冒充。冒名顶替。

    5. 复盖:“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6. 贪污:“贪于饮食,冒于货贿”。

    7. 古同“帽”。

    8. 古同“瑁”,玳瑁。

    9. 姓。

    1. 〔冒顿(dú)〕中国汉初匈奴族的一个君主名。

    • 拼音
    • 注音ㄐㄧˊ
    • 笔划20
    • 繁体
    • 五笔TDIJ
    • 五行

    (1)(名)书籍;册子:古~。

    (2)(名)籍贯:原~。

    (3)(名)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国~|党~|学~。

    (4)(名)(J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