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郎
拼音:pǐn láng
注音:ㄆ一ㄣˇ ㄌㄤˊ

品郎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称关卡差役为"品郎"。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称关卡差役为“品郎”。参阅《称谓录·关差》。

晋潘岳《上客舍议》:“高第、贤察……品郎两岸相检,犹惧或失之。”
按, 清梁章鉅《称谓录》云:“高第三称,皆今之关差也。”

网络解释:

品郎

  • 品郎 ,是中文词汇,古代称关卡差役为“品郎”。
  • 字义分解

    • 拼音pǐn
    • 注音ㄆㄧㄣ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KKKF
    • 五行

    (1)(名)物品:商~|产~|战利~。

    (2)(量)等级;品级:上~|下~。

    (3)(量)种类:~种。

    (4)(名)品质:人~|~德。

    (5)(动)辨别好坏;品评:~茶。

    (6)(动)吹(管乐器;多指箫):~箫|~竹弹丝。

    (7)(Pǐn)姓。

    • 拼音láng,làng
    • 注音ㄌㄤˊ,ㄌㄤ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VCB
    • 五行

    láng

    1.古代官名:侍~。员外~。

    2.对某种人的称呼:货~。放牛~。女~。

    3.女子称丈夫或情人:~君。情~。

    4.旧时称别人的儿子:大~。令~。

    5.姓。

    làng

    见〖屎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