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疏
拼音:kàng shū
注音:ㄎㄤˋ ㄕㄨ

抗疏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向皇帝上书直言。

引证解释:

⒈ 谓向皇帝上书直言。

《汉书·扬雄传下》:“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唐权德舆《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诗:“乞身已见抗疏频,优礼新闻詔书许。”
清李渔《玉搔头·极谏》:“严亲忧国太焦劳,抗疏甘将斧鉞膏。”

国语词典:

上奏章直言其事。

网络解释:

抗疏

  • 抗疏是一个汉语词汇,
  • 拼音:kàng shū
  • 释义:谓向皇帝上书直言。
  • 字义分解

    • 拼音kàng
    • 注音ㄎㄤ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YMN
    • 五行

    (1)(动)抵抗;抵挡:顽~|抵~|~日战争。

    (2)(动)拒绝;抗拒:~命|~租。

    (3)(动)对等:~衡|分庭~礼。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NHYQ
    • 五行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