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廷
拼音:wài tíng
注音:ㄨㄞˋ ㄊ一ㄥˊ

外廷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外廷wàitíng

(1) 外朝。对皇宫内(内廷)而言。指群臣等待上朝和办公议事的地方

至外廷。——·柳宗元《柳河东集》
为外廷所笑。
outside imperial palac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外庭”。国君听政的地方。对内廷、禁中而言。也借指朝臣。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乡者僕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议。”
唐贾岛《赠翰林》诗:“清重无过知内制,从前礼絶外庭人。”
《新唐书·刘季述传》:“方寒,公主嬪御无衾纊,哀闻外廷。”
宋周密《齐东野语·杨府水渠》:“朕无不可,第恐外庭有语,宜密速为之。”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御前亲近大臣,如乾清宫管事,打卯牌子,其秩亦荣显,犹外廷之勋爵戚臣然。”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奄宦上》:“而外庭所设之衙门,所供之财赋,亦遂视之为非其有,嘵嘵而争。”

网络解释:

外廷

  • 供皇帝生活听政的宫殿群用高大的城墙包围着,称为宫城。坐北朝南是其一贯的方位。宫城以南北为纵向分为外廷。
  • 字义分解

    • 拼音wài
    • 注音ㄨㄞ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HY
    • 五行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 拼音tíng
    • 注音ㄊ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PD
    • 五行

    (名)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