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士
拼音: | sú shì |
注音: | ㄙㄨˊ ㄕˋ |
俗士的意思
词语解释:
庸俗不高尚的人。
见识浅陋的人。
未出家的世俗之士。
见识浅陋的人。
未出家的世俗之士。
引证解释:
⒈ 庸俗不高尚的人。
引《后汉书·文苑传·刘梁》:“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乃著《破羣论》。时之览者,以为‘ 仲尼作《春秋》,乱臣知惧;今此论之作,俗士岂不愧心。’”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请迴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南史·循吏传·何远》:“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⒉ 见识浅陋的人。
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宋何薳《春渚纪闻·记砚》:“或疑是浑州吕老所作,而研首无‘吕’字,其製巧妙,非俗士所能为。”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又有《对楚王问》,自辩所以不见誉于士民众庶之故,先征歌曲,次引鲸凤,以明俗士之不能知圣人。”
⒊ 未出家的世俗之士。
引唐韩愈《别盈上人》诗:“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
国语词典:
见识浅陋的人。
网络解释:
俗士
字义分解
- 拼音sú
- 注音ㄙㄨˊ
- 笔划9
- 繁体俗
- 五笔WWWK
- 五行金
(1)(名)风俗:世~|习~。
(2)(形)大众的;广泛流传的:~话|~曲。
(3)(形)庸俗:粗~|脱~。
(4)(名)指没出家的人:还~。
与俗士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