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则
拼音:shì zé
注音:ㄕˋ ㄗㄜˊ

士则的意思

词语解释:

士大夫的楷模﹑榜样。

引证解释:

⒈ 士大夫的楷模、榜样。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年十二,随母至潁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

网络解释:

士则

  • 拼音:shì zé
  • 解释:士大夫的楷模、榜样。
  •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年十二,随母至 颍川 ,读故 太丘 长 陈寔 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艾 遂自名 范 ,字 士则 。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
  • 字义分解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GHG
    • 五行

    (1)(名)古代指未婚的男子。

    (2)(名)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

    (3)(名)士人:~农工商。

    (4)(名)军人:~气。

    (5)(名)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中~|下~。

    (6)(名)指某些种技术人员:护~|医~。

    (7)(名)对人的美称:女~|烈~。

    (8)(名)姓。

    • 拼音
    • 注音ㄗㄜ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MJH
    • 五行

    (1)(名)规范。

    (2)(名)规则。

    (3)(动)效法。

    (4)(量)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5)(连)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6)(连)表示转折关系的词。

    (7)(连)表示肯定判断的词。

    (8)(连)表示两件事在时间上前后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