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土
拼音: | chǐ tǔ |
注音: | ㄔˇ ㄊㄨˇ |
尺土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尺地。
引证解释:
⒈ 犹尺地。
引《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论》:“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之无尺土封,故大封同姓,以填万民之心。”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王军摩陂”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尺土一民,皆非汉有。”
宋王安石《<孔子世家>议》:“孔子,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以传,宜矣。”
柳亚子《新文坛杂咏·田汉》:“南国田郎絶代才,不阶尺土煽风雷。”
国语词典:
狭小的土地。《史记.卷八七.李斯传》:「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群凶觊觎,分裂诸夏,一人尺土,朕无获焉。」也作「尺地」。
网络解释:
尺土
字义分解
- 拼音chǐ,chě
- 注音ㄔˇ,ㄔㄜˇ
- 笔划4
- 繁体尺
- 五笔NYI
- 五行火
chǐ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2.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3.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戒尺。
4.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chě1.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