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旗
拼音:yá qí
注音:一ㄚˊ ㄑ一ˊ

牙旗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旗竿上饰有象牙的大旗。多为主将主帅所建,亦用作仪仗。

引证解释:

⒈ 旗竿上饰有象牙的大旗。多为主将主帅所建,亦用作仪仗。

《文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
薛综注:“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宋陆游《将至金陵先寄献刘留守》诗:“别都王气半空紫,大将牙旗三丈黄。”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九二:“不容水部赋清愁,新拥牙旗拜列侯。”

国语词典:

天子或将军所立于军营前的大旗,因竿上以象牙为饰,故称为「牙旗」。

网络解释:

牙旗

  • 古例称官署为牙,称所居之城为牙城,所居之屋为牙宅,称朝见主帅为牙参、所亲之将为牙将、卫队为牙队,而亲兵则称牙兵,称所树之旗为牙旗。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ㄚ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AHTE
    • 五行

    (1)(名)牙齿:门~|镶~|~医。

    (2)(名)特指象牙:~筷|~章。

    (3)(名)形状像牙齿的东西:~子。

    (4)(名)(Yá)姓。

    (5)(名)(~子)旧时为买卖双方撮合从中取得佣金的人。

    • 拼音
    • 注音ㄑㄧˊ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YTAW
    • 五行

    (1)(名)旗子:国~|红~|挂~。

    (2)(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泛指属于满族的:~人|~袍。

    (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