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
拼音: | xíng cǎo |
注音: | ㄒ一ㄥˊ ㄘㄠˇ |
行草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名)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
引证解释:
⒈ 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法字体。
引宋苏轼《郭熙画秋山平远》诗:“为君纸尾作行草,烱如嵩洛浮秋光。”
明赵宧光《金石林绪论》:“行草,如二王帖中稍纵体, 孙过庭《书谱》之类皆是也。”
陈衍《元诗纪事·沉贵》:“﹝温日观﹞酒酣兴发,以手泼墨,然后挥笔,迅于行草,收拾散落,顷刻而就。”
⒉ 行书与草书的并称。
引唐张怀瓘《六体书论》:“子敬不能纯一,或行草杂糅,便者则为神会之间,其锋不可当也。”
宋陆游《作字》诗:“整整复斜斜,翩如风际鸦。书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原书》:“由秦分而变汉分,自汉分而变真书,变行草,皆人灵不能自已也。”
网络解释:
行草
- 1、其书法四体皆能,以隶书、行草为最著。
- 2、儒家学者常以天子为传统帝国至高无上之统治者,必须以天下苍生为念,一言一行皆得考虑其对人民不能砖生风行草偃之效。
- 3、行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他主张树立骨力,善於取势,主张书小字必先习大字,心经笔法,意存体势,这样才无轻率之病,书法刚健遒美,秀逸有致。
- 4、老板心道,从纸质上看来这书还颇有些年头,再翻开来见全书用行草写就,字体劲峭有力,畅达飘洒有如行云流水。
- 5、使草书以作楷之笔出之,起讫变化而不失法度;反过来,楷书又以行草之笔出之,自然变得血肉丰满。
- 6、书法家马文鸾楷宗欧柳,行草取“二王”之妙,其楷书纯熟清秀,如出天然,行草骨肉亭匀,柔劲相宜,被国内书界大师誉为“南有周昭,北有马文鸾”。
字义分解
与行草相关的词语